当前访问: 新闻动态
科技示范田助力优质稻米绿色生产 ——绿肥+优质稻米全程机械化生产实训基地顺利通过验收
发布日期:2023-04-17 11:35:56 来源:农田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站 吴玉红 点击次数:0

   4月13日,中心科技项目管理科组织有关专家对农田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站、培训科、实验室管理科共同建立的“绿肥+优质稻米全程机械化生产实训基地”进行了验收。中心副主任、验收组组长王胜宝一行7人对基地建设情况进行了实地验收,中心副书记郝兴顺参加并全程指导。

微信图片_20230417114505 

   基地技术负责人分别就建设目标、工作措施、建设成效三个方面,围绕“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基层农技员和高素质农民实训、绿肥种植+稻秆还田循环培肥利用示范”三项建设内容进行了全面汇报。

   鉴于用于示范的绿肥紫云英正值盛花期,、处于翻压还田培肥土壤的最佳时期,验收组对该技术进行了重点核查。一是现场测定紫云英鲜草产量2267kg/亩,按照含水量85%、平均含氮量2%计算,可提供氮素6.67kg/亩,约占后茬水稻需氮量的56%,氮肥减量潜力大。二是按照建设内容在紫云英翻压前采集了土壤0—20cm和20—40cm土壤样品,以期为水稻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三是现场进行了紫云英稻草联合翻压作业演示。

   “紫云英是一种清洁有机肥,对土壤零污染,培肥效果佳,自2018年开始优质稻米基地就开始种植紫云英,前几年因为缺乏技术鲜草产量不高,培肥效果差,从2020年开始在中心技术人员的指导下通过免耕飞播、品种选择、适宜播期、最佳播量、开沟排湿等关键技术应用,鲜草产量高,培肥效果好,化肥减量50%以上,优质稻米品质显著改善,每亩节本增效300元。”合作社负责人郑富俊对技术应用实效进行了评价。今年他在几个水稻种植片区种了1000亩,目前长势非常好。

   郑富俊还告诉验收组,水稻全程机械化有效实现了合作社节本增效。同时作为全市基层农技员技术培训和高素质农民培育实训基地,2022年12月初,又被市农业农村局认定为市级农民田间学校,可更好发挥合作社的示范带头作用。

   验收组对示范基地建设必要性强、建设内容完成度高、示范对象认同度高及示范成效显著等方面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也在加强农技员实操技能培训、农机化托管服务模式创新和做好科技支撑服务等方面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