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认真总结陕A群、陕B群杂种优势群联合改良与利用的成效及存在问题,深入研讨种源创新路径和策略,2025年4月8日—9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陕A群、陕B群杂种优势群联合改良与利用协作组在陕西省杨凌示范区召开陕A群、陕B群杂种优势群联合改良与利用协作交流会。陕西省科技厅农村科技处处长郑永刚,杨凌示范区科技创新和转化推广局局长薛海兵,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处长谷申杰和农学院院长李学军等领导参加会议并讲话。来自陕西、河南、北京、甘肃、新疆等地四十多家协作单位的骨干成员参加了会议。中心作为种质联合改良与利用合作单位,选派两名技术骨干参加会议。
会议主要围绕陕A群、陕B群2个杂种优势群种质改良、评价和利用,分享最新科研成果、交流成功案例、研讨种源创新路径和策略;落实2025年陕群A群、陕B群第17轮群体多点联合改良方案和种质发放。
与会领导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薛吉全教授团队牵头并持续开展16轮的“陕A群、陕B群杂种优势群联合改良与利用”的创新思路和持之以恒的研究态度给予了高度肯定,并对取得的成效表示祝贺。一致认为“陕A群、陕B群杂种优势群联合改良与利用” 探索了一条玉米种质持续改良和协同创新的新路径,并希望持续创新发展,为服务国家粮食安全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参会的四十多家种质联合改良与利用协作单位就陕A群、陕B群杂种优势群联合改良与利用取得的成效、应用评价、创新发展思路等发表了不同的意见和建议。中心科技人员通过学习总结,也提出新的应用方向,严格以“多点、高密、低氮、干旱”的思路,按照“五统方案”严格落实执行汉中试验点的种质创新任务,在现有玉米育种的基础上,加速陕A群、陕B群种质的应用,进一步丰富我市玉米种质资源,以创新的理论指导育种实践,争取育成更多高产、广适、耐密、宜机收的玉米新品种,科技助力汉中农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