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访问: 新闻动态
水稻分蘖末期的田间管理措施
发布日期:2025-07-04 16:24:38 来源:水稻研究室 李小刚 点击次数:0

   目前我市水稻正处于分蘖末期即将进入幼穗分化的生殖生长阶段,此时田间管理的重点为控制无效分蘖,促进有效分蘖的生长,为水稻孕大穗提供良好的生长基础。按照水稻“两增一控”栽培技术要点,此时水稻生产管理措施如下。

微信图片_20250704162651

   1.适时晒田,控制无效分蘖

   通常在汉中平坝地区,6月25日前后水稻达到有效分蘖的临界期,此时应按照“苗到不等时,时到不等苗”的原则及时退水晒田,控制无效分蘖,促进大穗形成。近期根据技术人员生产调研发现,部分稻田水稻生长旺盛,已经“封行够苗”,但由于前期少雨,农户担心后期干旱,不愿退水晒田,这势必会导致无效分蘖增多,稻田群体郁闭,通风透光不足,增加后期病虫危害风险。因此技术人员建议,在高产插秧期(6月10日前)完成插秧且目前长势旺盛、叶色浓绿的田块应及时退水晒田,控制无效分蘖;个别插秧偏迟、分蘖不足、叶色偏淡、长势较弱的田块可适当推迟晒田,采用晚晒、轻晒的方式晒田。

   2.及时增施穗肥

   在晒田结束后,水稻将全面进入幼穗分化期,此时是攻大穗夺高产的关键时期。巧施穗肥有利于保大穗,有效预防颖花退化。水稻晒田复水后,要根据水稻秧苗田间长势、叶色、土壤肥力等情况合理施用穗肥,一般亩施尿素1-2公斤、氯化钾4-5公斤或用0.2%的磷酸二氢钾溶液进行叶面喷施,以提高穗粒、增加粒重,获得后期水稻高产。

微信图片_20250704162658

   3.及时防治病虫害

   7月份气温逐步升高,导致各类病虫急剧发生,对水稻生产造成严重危害。因此在晒田后要密切关注病虫发生情况,结合田间虫口量,及时对症选用药剂防治病虫害,避免虫害大面积发生。一般可选用可用氯虫苯甲酰胺、三唑磷、杀虫单、毒死蜱、杀虫双、吡虫杀虫单,戊唑醇、井·酮·三环唑、咪鲜胺、春雷霉素等杀虫杀菌剂进行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