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说“种是基础,管是关键”。当前我市夏大豆已陆续长出1~2片复叶,晚播或受旱严重地块还处于出苗期,部分地块存在出苗不齐、虫害等问题。为培育壮苗、实现高产,达到株壮、枝多、花芽多、花健等目标,必须加强苗期管理。科学管理是保障产量的关键,建议采取如下措施:
一、查苗补苗:出苗后及时查田,对缺苗处尽早补种或移苗补栽,保证苗齐。
二、间苗定苗:去掉弱苗、病苗,在4~5片真叶时完成定苗,形成苗全、苗壮的合理群体,既打好丰产基础,又避免过密争抢养分。
三、化学除草:苗期是除草的最佳时期,一般在大豆苗后1~3片复叶、杂草2-4叶时进行化学除草,以“残留少危害小”为指导,根据田间杂草,合理选择除草剂。防除禾本科杂草以精喹禾灵、烯草酮等药剂为主;防除阔叶杂草可用乙羧氟草醚等。氟磺胺草醚、咪唑乙烟酸可与上述药剂进行药剂混配,禾阔通杀。
四、及时灌溉:短期的干旱,在苗期有利于大豆扎根;严重干旱、土壤墒情持续恶化,会导致幼苗生长变慢,严重的可造成死苗现象。干旱严重时要适当补水,尤其是花芽分化期(复叶4~5片),要加大补水量。
五、及时中耕:采取人工或机械进行浅中耕(深度不超过8厘米)。中耕可改善土壤通透性、增强保水保肥的能力,促进根系的生长、提高抗倒性,并减少杂草对养分的消耗。
六、病虫害防治:苗期是大豆病虫害的高发期,对于病虫害的防治,应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在选用抗病的品种前提下,要定期检查,根据病虫害发生时间和种类及时防治。对于蚜虫、菜青虫等危害,推荐选择吡虫啉可湿性粉剂、高效氯氟氰菊酯等进行防治;播前已进行种子或土壤处理但仍有地老虎等地下害虫,可用辛硫磷,进行喷雾或灌根来处理。
七、预防涝害:据气象部门预报近期多雨,当提前做好田间清沟排淤,防治积水涝害发生,避免因根系腐烂产生大面积死株现象。
上一条: 水稻晒田,这些事项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