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村建成了1300亩稻渔种养基地,效益很好,稻谷收购价达到了每斤1.9元,比一般水稻田中的稻谷收购价高了15%。同时还与福旺米业合作,稻渔田的稻谷经过加工后,每斤卖到了5至12元钱还供不应求。我们计划与公司一起合作注册商标,做响稻渔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11月25日,城固县龙头镇稻渔(鸭)综合种养示范基地所在六一村的村支书肖少华喜上眉梢,徐徐道来。
这是汉中市政府提出《关于加快发展稻渔综合种养产业的实施意见》后,汉中市农广校积极响应,快速行动,组织全市100余名高素质农民到汉台、城固、洋县、南郑开展稻渔综合种养技术实地取经的现场教学培训。亲眼见证这一绿色生态、优质高效、互利共生的朝阳产业是如何做到稳粮增收的?
在汉台区铺镇国柱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基地正在按照稻虾共作的田间技术要求进行田埂加固和养虾沟建设。高级职业农民、基地法人甘国柱介绍,他从2018年开始在稻田里养殖小龙虾,生长的小龙虾肉质饱满,鲜活度色泽度都比较好,虾的排泄物可以肥田,促进水稻生长,种出来的稻米不仅好吃还安全健康。而水稻又为小龙虾的生长提供了丰富的天然饵料和良好的栖息条件,互惠互利,形成良性的生态循环,虾稻共作的新模式也给我带来了不错的收益”。甘国柱结合自己从业以来积累的经验和创新做法引发了学员们对稻渔产业的无限思考,大家坚信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在党的惠民好政策引导下,在各级部门的指导下,在新农人的努力下,必将向着循环、高效、持续的大道阔步前行。
在城固明博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秋林讲述了他从事稻田养殖大闸蟹的创业经历,“稻田绿色无污染的水质环境,为大闸蟹提供了一个阴凉、安全的生长环境。蟹可以松土、除草、捉虫、改善水质。这些年收入增加了不少,实现了稻蟹互惠互利双丰收”。学员们听的认真,看得仔细,兴趣盎然地跟随他来到了大闸蟹放养池,水里螃蟹体肥爪壮、威武有力。水稻和螃蟹勾勒出一幅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
在洋县龙亭田园生态种养示范基地和南郑区梁山镇花英生态种养家庭农场,负责人从荷塘套养牛蛙、稻田养泥鳅与甲鱼、牛蛙产品深加工、观光休闲等方面做了详细讲解。学员们深深感悟到只有根据地域特色环境与地理条件打造的产业体系,才能促进现代农业、田园旅游业的有机联动,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市水产试验站站长王晓东强调,稻渔产业发展要注意“三个避免”,一要避免盲目跟风,忽视技术应用难度、苗种供应难度,技术不到位造成亏损;二要避免稻田出现池塘化、非粮化现象;三要避免出现种稻、养殖分块进行,防止稻渔脱节。
现场教学培训让学员们增长了见识,掌握了稻渔养殖关键技术,激发了学员们的思考,开拓了眼界,增强了做好稻渔养殖业的信心和决心。学员们纷纷表示,未来的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潜力和空间巨大,它能有效促进农民增收产业增效,要积极投入到这一朝阳产业发展中去,提高全市稻渔综合种养产业水平,为提升稻渔产品的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为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