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作风能力建设重要指示精神,树牢“靠作风吃饭、凭实绩说话”鲜明导向,中心党委迅速启动“作风能力建设年”活动。各支部、各科室站纷纷展开学习讨论、制定方案、狠抓落实、掀起以“务实重干、提升素能”为主题的活动热潮。为大力营造“作风能力建设年”活动浓厚氛围,小编化身记者,与中心首席专家、各党政办及有关科室技术人员交流畅谈,以展现中心干部职工解放思想、锤炼作风、提升素能、开拓奋进的风貌。
本期访谈对象,中心水稻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研究员张万春同志
问:张专家您好,上周中心召开了“作风能力建设年”暨春训启动会,大家都在积极讨论如何落实作风建设,围绕八大产业做出实绩。您是中心水稻产业技术首席专家、团队带头人,请您谈一谈对今年“作风能力建设年”活动的理解和今年水稻产业体系的工作重点。
张万春:节后一上班就按照中心党委要求开展了作风能力建设专题学习,我也与相关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了交流探讨。中心机构改革后,科室人员均做了不同程度的调整,因此,大力开展“作风能力建设年”活动非常必要,有利于提升农技队伍综合素能,有利于锤炼大家“勤快严实精细廉”工作作风,有利于更高效的支撑服务产业发展。
问:我想您一定有很多见解和措施,请问您从之前的科室负责人转变为现在的水稻首席,工作内容有所变化,在谋划工作、服务产业方面,个人想法、工作方式有什么变化吗?
张万春:现在我会把更多的精力放到产业发展的层面来思考和谋划水稻产业发展的问题。研究影响水稻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制约条件,探寻水稻产业突破发展的办法。是从原来的具体工作上升到产业全盘角度来思考问题。
问:体系首席确实站位要高,眼光要精准,是我们科研和推广服务的指路人。那么围绕今年的作风能力建设年活动,您对于体系团队建设提升有什么想法和具体计划吗?
张万春:今年水稻产业体系一项核心任务就是提高素质。一方面是对内部人员的素能提升。通过咱们体系里面的项目实施、基地建设、科技培训、技术指导等途径来提升体系人员能够胜任指导产业发展的综合素质。这是我认为当下亟待解决也是最重要的事情。如果农技人员的技术掌握和指导不到位,那技术推广就会落实不到位。目前市、县级产业服务队伍,专业素能是有一定短板的。我们急需要通过一定的形式来提升大家的综合素能,才能真正起到支撑产业发展的作用。这必须要认真扎实的学习实践,科研和推广人员相互学习,才能达到良好效果。这项工作也和今年中心“务实重干、提升素能”的主题相符。
问:那另一方面是?
张万春:另一方面是对外的技术推广手段的提升。我们计划今年拍摄一系列微视频来讲解技术。比如目前水稻机插秧生产中机手最大困难是插秧机调试,我们可以拍摄清晰、直观的调式过程,在各大平台宣传推广,让机手一看就懂,看完就会,把机插秧各个环节的技术难题都通过简短明了的视频指导到位。这个工作还需要你们信息科配合和协助才能实现。
问:您不提这个我们还计划主动联系您呢。以微视频推广各项技术是信息科今年的重点计划工作之一,回头我们会制定详细方案。那么,请问除了团队建设以外,水稻体系围绕产业服务有什么计划和想法?
张万春:首先一项工作便是统一技术。目前中心专家人员多,和水稻相关的植保、育种、推广、培训等专家队伍庞大,原农科所和农技中心,对于某个技术点的认可是存在一定的差异,宣传培训也有所不同。从现在起,我们必须要统一标准和口径,对外宣传推广的品种和技术必须一致,让企业和种植户在选择的时候不再纠结和迷茫。
近期我们将召集体系专家,讨论形成2022年水稻生产的八大技术尽快统一向各县区推广。这就是我们体系团队要做的技术层面的事。
此外,我们也制定了2022年水稻产业发展实施方案,从抓好项目实施、做实技术推广、壮大经营主体、建立示范基地、延长产业链条等方面入手,全力服务汉中水稻产业发展。
问:粮食安全,国之大者。水稻是汉中主要粮食作物,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对于产业稳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听完您的介绍,我们对水稻体系团队今年的工作十分期待,希望你们能够支撑产业,干出实绩,做出亮点。非常感谢您的配合!
据悉,中心水稻产业体系计划围绕“优质绿色、提质增效”的目标,以绿色生产为主线,以示范基地建设和推广提质增效技术为抓手,在关键点进行示范推广。同时加大水稻品牌的研发创建,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促进水稻整个产业的发展,满足城乡居民“米袋子”消费需求,带动农民群众稳定增收,大力助推乡村振兴。
务实重干,提升素能,围绕作风能力建设和支撑产业发展,你有什么好的心得想法和建议?欢迎来畅谈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