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访问: 科学研究
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麦”消得人憔悴 ——我的小麦育种心路历程
发布日期:2022-06-20 15:53:54 来源:旱作与杂粮研究室 张先平 点击次数:0

      一、从零开始,逐渐接受小麦

   刚开始接手小麦,只有6个品种参试的一组试验。除此而外,无人无材料无项目。等到秋天播种,淋雨一直不停,10月30日,插过水稻的田里还是粘湿的,不能开沟播种,只好和仅有的1个队员拉着绳子,顺着绳子撒播成行,那时年轻气盛,心浮气躁,心里难受的对小麦甚至是怨恨的。常常想,我是研究水稻及其他作物病虫害的,为啥让我兼职做小麦研究?想不通。

   既然不得不做,怎么做?第一步,先查看小麦方面资料。对自己和队员进行小麦选育种知识培训,完了相互讨论,常常自己和自己对话。第二步,先从自己熟悉的专业入手。从承担的全国小麦抗病性变异观察圃里,淘出了贵农22这个抗锈病材料,用仅有的几个品种进行杂交,第一次做了2个组合,就这样开始了我的小麦育种之路。第三步,向其他育种老师讨教。单位没有小麦育种老师,只有向水稻育种专家吴老师请教,如何看小麦品种?只要有机会出去,就追着外单位小麦老师问自己不懂的问题,得到了老师们无私的帮助和指导,尤其是宝鸡市农科院小麦育种专家杜老师的支持和鼓励,他的“汉中作为陕西省另一个类型生态区,小麦大有作为,汉中乃至陕南必须有科研单位的小麦研究作支撑”,成为我坚持下去的理由。

   二、改进方法,不断成长壮大

   在坚持的过程中,参照、模仿、学习其他老师的育种方法,对原来小麦课题流传下来的一些方法进行了多方面的改进。

   为了适应汉中水稻(主要作物)由“两段秧”简化成“露地秧”,越来越早插的习惯,我们及时调整思路。在育种方向上,由原来的大穗大粒型品种,改成中穗大群体早熟型品种,具体目标为30万有效穗-40穗粒数-45克千粒重;生育期200-210天;亩产350-450公斤;早熟、抗病、耐渍。

   在测配方法上,由原来的把父本插在水瓶子里套上大袋子,任其自由授粉,改良成现在的方法:母本人工去雄后套上袋子待命,等父本中间小穗开花后取2-3穗,剪芒剪颖,插在湿沙盆里等花粉散开后,开袋人工授粉,这个方法节约了资源、人工,省时省力,命中率更高,极大提高了我们每年测配的组合数量,基本上每年测配300-500个组合。

QQ图片20220620160120

   在选育方法上,由原来纯粹的系统选育,改良成现在的方法:低代(1-4代)采用集团选择,混选混脱,5代开始分型采用系统选择,单选单脱,7代对田间选中的品系进行室内决选,通过测产、测千粒重、测品质、看籽粒外观等优化选择。

   在抗性鉴定上,前期选择采用淘汰法,即每年4月10日前后条锈、白粉发病充分时,对材料、杂交后代进行“跑马式”调查,发现不抗病的进行第一次淘汰。5月10日前赤霉发病充分时,仍然采用“跑马式”调查,兼顾条锈白粉发病情况,对不抗病的进行第二次淘汰。对筛选出的高代稳定品系,设置了病圃,通过高感条锈、白粉的品种(宁麦9号、铭贤169)自然诱发,扬花期用赤霉菌液单花滴注、定时喷水套袋保湿,鉴定高代稳定品系的抗病性,不抗病的再次淘汰。

QQ图片20220620160132

小麦抗性鉴定

   在品种鉴定上,刚开始仅局限于汉中,适应性窄,对品种的特点缺乏足够的认识。现在和许多老师协作,把品种放在不同区域观察鉴定,和老师们交流学习,充分认识品种的长处和短板,对我们的育种方向进行微调,完善我们的目标。

   目前我们已经有3000余份材料可供选择,审定品种2个,有2个已经报审,4个正在参加区域试验。伴随着育种的成长,我们的团队也不断壮大,现已有8名队员。

QQ图片20220620160135

张老师和团队田间工作

   三、越挫越勇,衣带渐宽终不悔

   在小麦育种和团队不断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也遭遇了许多困难。

   首先是品种审定问题。由于陕南小麦面积不断减少,从事小麦育种的单位和个人相继转行、退休,小麦育种几乎处于一种“零”状态,仅我们1家孤掌难鸣。在陕南稻麦轮作条件下育出的品系,不能适应陕西关中灌区和渭北旱塬,没有合适的审定渠道,最终经过多方努力,省种子管理站开设了陕南小麦区域试验,为陕南小麦育种单位及企业畅通了审定渠道。

   其次,在陕南“扩油压麦”、“扩薯压麦”等政策的宏观调控下,小麦面积由原来的250万亩缩减到现在的150万亩,加之不是小麦的主产区,申请省级、市级层面的项目几乎未成功过,唯一的一个是2019年申请的省协同创新联盟的“示范推广类”项目,“贫穷”限制了想象力,许多工作不敢开展,总是偏安一隅,如蜗牛爬行,有时候甚至急躁的无所适从。

   然而,一旦投入育种这项工作,就必须是持续的、不间断的。育种基础材料的积累、杂交后代的选择、一个个周期循环往复,没有周六周日的概念,单调枯燥劳心劳力,这些都需要我们忍得住寂寞,担得起甘苦,经得起诱惑,守得住初心,常常觉得不仅仅是我在选育小麦,更是小麦在培育我、磨砺我的毅力和品德。实践经验的积累、阅历的丰富,代代传承的材料、经验、精神,这些都需要我们具有一种情怀—育种者的情怀,小麦从某种意义上说,更像是自己的孩子、亲密的战友。

   二十年弹指一挥,从风华正茂的青年到知天命的年龄,小麦伴我一路走来,教我越挫越勇、踔厉奋发,笃行不怠;教我远离浮躁、抛去浮华、沉淀自己。现在不是小麦离不开我,是我离不开小麦,衣带渐宽终不悔,为麦消得人憔悴。

   四、沉浸其中,畅想未来

   陕南生态环境复杂,是陇南小麦条锈病菌越夏易变区向长江中下游及黄淮海麦区侵染传播的桥梁区域,且小麦多与水稻轮作,既要抗湿耐渍、还要抗条锈病、白粉病、赤霉病等病害,熟期5月25日前后,这些因素使得陕南的小麦品种及栽培技术自成一隅。我们团队立足区域特点,选育抗病、早熟、优质偏弱筋、弱筋小麦,目前已初见成效。审定品种2个,汉麦5号、汉麦7号,且汉麦7号已通过湖北省引种,实现了扩区推广;2个品种汉麦08045、汉麦09043(高抗条锈病)已经报审,即将通过审定;4个品系正在参加不同区域的试验;和多位老师协作交流,我们品系或材料的抗病性好,得到了老师们的肯定和鼓励。

QQ图片20220620160138

新校基地小麦收获时

   加入“一麦众承”这个大家庭,我学到了好多新的知识,模仿张保亮老师的方法,今年准备在汉中留坝县不同海拔点进行本地加代选育探索;结合老师们的经验,进一步细化优化我们高代品系的选育。下一步我们将在传统小麦研究基础上,广开思路,与养殖业结合,开展粮饲兼用型小麦的选育;结合酿酒业,开展酿酒专用小麦的选育;与食品加工业结合,开发彩色小麦食品等,不断提升我们的育种水平,提高陕南小麦生产的比较效益,使我们的品种能走的更好更远。

QQ图片20220620160141

汉中大地小麦收获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