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访问: 新闻动态
玉米苗期田间管理技术措施
发布日期:2021-05-11 16:00:17 来源: 点击次数:0

     玉米从出苗后到拔节前这一阶段称为苗期,苗期的田间管理特点是蹲苗、促进根系生长,保证全苗,培育壮苗,为高产丰收打下良好的基础。

    苗期管理的主要技术措施是查、补、定苗,肥水管理、病虫害草的防治等。

    一、间苗,定苗

    一播全苗是玉米丰产的主要技术。玉米播种后,由于种子质量问题或者是地下害虫的危害,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缺苗,应在防虫结束后,根据生产需要,及时查苗、补苗、定苗。一般留单苗,若有缺苗,最好在3叶前带土移栽补苗(苗越小移栽,缓苗越轻),补后及时浇水。或者直播补种。

    二、苗期病虫草害防治

    病虫草害的防治一般都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植保方针。

    病害防治:春季气候干燥,一般情况下,玉米病害发生较轻,无需防治,特殊年份,可根据病害发生类型有针对性地进行防治。

    虫害防治: 玉米多为冬闲田,或者冬季菜田,地老虎发生较重,需要防治两次。

    第一次防治在耙地前,拌土撒施3%辛硫磷颗粒,用量3公斤/亩,或者50%辛硫磷乳液油,用量50-60毫升/亩,8-10公斤的细土混合,搅拌均匀后,进行防治,傍晚施用效果较好。

    第二次防治在出苗显行时(3-5叶),应用25克/升的溴氰菊酯乳油40毫升/亩,兑水30公斤均匀喷施;或2.5%氯氰菊酯乳油20毫升/亩,兑水15公斤,均匀喷施;或50%土蚕地虎一支净乳油20ml/亩,兑水15公斤喷施,下午四点后“顺行喷施”于植株上,效果较较好。

    草害防治:

    玉米苗期草害防治主要进行两次,采取低毒、多次防治、低残留、对土壤污染小、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策略。

    第一次防治在播种后,出苗前,应用48%的乙草胺兑水喷施于土壤表面封闭除草,每亩用量130毫升,兑水30kg,均匀喷施于土壤表面,不得随意加大用药量,以防药害导致玉米苗期“扭辫子”。在土壤潮湿时喷施效果较好,但下大雨或连续阴雨天前切勿喷施。

    第二次防治在苗齐以后,5--6叶时,应用25%硝磺.莠去津,100毫升/亩,兑水45公斤喷施,要“顺两行之间喷施”,切不可喷于玉米植株上。

    经过两次草害防治,苗期即可保证田间无杂草,防止杂草对玉米的需肥竞争。

    注意事项:

    玉米田施用苗后除草剂首先要注意不同作物对除草剂敏感性。在使用时要看好说明书,认清除草剂的特点与性能,注意敏感作物,防止药剂漂移对周边水稻田、麦田及菜田等的危害,鲜食玉米对除草剂较敏感,应慎用。同时做好施药人员的安全防护工作。

    三、肥水管理

    玉米苗期雨水充沛,一般年份无需灌水。

    根据玉米需肥规律,苗期要施拔节肥,此时期对磷比较敏感,拔节期对钾比较敏感,因此应根据苗情以氮肥为主,氮、磷、钾配合施用,在玉米小喇叭口期(7--8叶时),等雨追施尿素15公斤/亩,或碳铵20--30公斤/亩,雨前穴施于两株之间,若无雨,需覆土防止烧苗。

    苗期长势良好,管理合理,促进壮苗是玉米玉米高产、稳产的关键基础,应及时科学合理地进行田间管理,确保高产丰收,保证粮食增产,农民增收。

{xunruicms_img_title}

{xunruicms_img_title}

{xunruicms_img_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