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国家柑橘体系真菌病害防控岗位专家研究员焦晨,浙江大学病理学教授李红叶、博士肖小娥一行3人,应邀来陕南柑橘主产区城固县对柑橘流胶爆皮病进行专题调研和病原菌鉴定。陕南柑橘综合试验站站长敖义俊及团队成员陪同。
专家组先后前往试验站斗山试验基地和寺岭种质资源圃,通过实地查看和听取汇报,了解了试验站年度工作开展进度、陕南柑橘生产总体情况及各产区柑桔流胶爆皮发生发展现状。随后,专家组一行深入城固县杨家滩村、刘家营村和青龙寺村等柑桔核心区,对柑桔园流胶爆皮发病率、危害部位及症状进行分类调查、取样。
在试验站基地听取汇报
在桔园镇杨家滩柑桔产区现场调查流胶爆皮现状
在桔园镇刘家营村专题调研
专家组协同试验站团队成员在斗山试验基地开展病原菌田间鉴定试验,现场随机选取生长健壮的柑橘幼树10株,将前期从实验室分离的3个不同菌株进行接种,后期将跟踪观测其感病性,以确定引起柑橘流胶爆皮的主要菌种类型。
开展病原菌接种试验
柑橘枝干流胶爆皮现象是长期以来制约陕南柑桔产业发展的重要病害。近年来,该病在陕南柑桔产区发生普遍且危害严重。为彻底解决这一产业难题,陕南柑橘综合试验站立足产业实际,特邀浙江大学病理学教授李红叶及国家柑橘体系专家焦晨研究员来调研指导。
专家组指出,城固县柑橘流胶爆皮发生比较普遍,情况相对严重,可能与柑橘树体冬季发生冻害密切相关。陕南柑橘产区位于全国柑橘生产的最北缘,冬季常伴随低温冻害发生。
专家组建议,加强柑橘抗寒栽培技术研究十分重要,特别是要加强受冻后树体的主干和枝梢保护,进行树体涂白或药剂喷施,减少病原菌基数和侵染几率,增强树体抗病性。并就该病综合防控技术研究事宜双方达成专题研究合作协议。李红叶教授还针对城固县柑橘生产上的柑橘轮斑病防控技术优化、枝干附生青苔地衣及病毒病防控等方面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下一步,陕南柑橘综合试验站将联合李红叶教授团队,充分利用国家柑橘体系平台资源,对陕南柑桔主产区柑橘流胶爆皮病进行跟踪研究,进一步确定病原菌的种类与数量并进行致病性研究,针对性筛选药剂进行田间防控指导试验,提出并优化柑橘流胶爆皮的技术思路和防控体系,确保陕南地区柑橘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助推城固果业高质量发展,有效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