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访问: 新闻动态
水稻“两增一控”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发布日期:2024-03-15 09:20:24 来源: 点击次数:0

   水稻“两增一控”技术是优化株行距,增加插植密度、增加基本苗,通过科学肥水管理、及时晒田等方式,控制最高苗数,抑制无效分蘖,提高成穗率,进一步增加水稻单产。

   一、优选良种、提质增产

   平川地区以黄华占、川优6203、华浙优210、香龙优2018、泰优粤禾丝苗、华浙优261、泰优香占;浅山丘陵区以陕稻12号、泰丰优7 号、羌穗100 、泸香 145、泸优 11号为主推品种。同时,积极发展优质特种稻种植,以双亚黑一号和陕黑6号为主推品种。机插秧以优质米品种为主,选择抗倒性强、生育期短于153天的水稻品种。

   二、适时播种、培育壮秧

   以高产出穗期在7月底8月上旬、安全齐穗期8月20日和水稻品种播始历期(播种到始穗)为主要依据进行推算播种期。

   (1)手插秧:采用温室育秧、地池育秧或拱棚育秧为主,4月10日左右开始播种,每亩备种1 公斤,做好秧田水分控制、防冻保温和秧田病虫害防治管理措施,培育成秧龄45~50天、叶龄6~8叶、单株带蘖3~5个、清秀无病虫的壮秧。

   (2)机插秧:采用播种流水线播种,播种时间一般前茬油菜小麦田4月20~25日播种,空茬田4月10~15日播种,常规种如黄华占:每盘播芽谷种100~130克左右,杂交稻种每盘播芽谷种90~120克。通过科学水分控制、追施尿素和病虫害防治管理措施,机插秧秧苗达到秧龄30~40天,苗高17~25厘米,茎基宽≥2.0毫米,白根数≥10条,即可进行机插工作。

   三、抢时早插、增密增苗

   汉中水稻高产插植期在5月15日~6月5日,在此期间抢时早插。手插秧拉绳定距,提倡采取宽行窄株或宽窄行插植,亩插1.2~1.4万穴,平均每穴插7~8苗,基本苗力争达到10万/亩以上;机械插秧亩插1.5~1.8万穴,平均每穴插4~6苗,基本苗达到6万/亩以上。在原有基础上增加密度2000穴左右,增加基本苗1.5万以上。提倡3~4米留操作道利于后期管理和开沟排水晒田。

   四、测土配方、科学施肥

   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坚持稳氮、控磷、补钾、配微施肥原则,保证养分平衡,将水稻氮、磷、钾肥的施用总量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即氮(N)10~12 kg/亩、磷(P2O5)5~6.5 kg/亩、钾(K2O)6~8kg/亩、硫酸锌1~2 kg/亩。氮肥按6:3:1的比例分别做基肥、蘖肥、穗肥分次施入;磷肥、锌肥全部底施,钾肥施用以60%做底肥,40%在晒田复水后做穗肥施入。积极推广水稻专用缓释肥一次性底施施肥技术。

   五、及时晒田、控苗促穗

   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在大田水分管理上,采取肥促水调、间歇灌溉的方式。一般在6月20日左右总茎数达到目标穗数的80%~90%时及时退水晒田,控制无效分蘖,促进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构建高光效群体,促进大穗形成,增加籽粒数和千粒重。7月10日前及时复水,孕穗期至抽穗扬花期保持浅水层,勾头散籽后采取间歇灌溉,乳熟期以湿润为主,蜡熟期干干湿湿灌溉,以干为主,收获前7天左右排水落干。

   六、绿色防控、防灾减损

   推广“健身栽培+精准测报+物理防控+生物防控+科学用药”的病虫害防控模式,突出抓好水稻重大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和防控。大力推广太阳能杀虫灯、二化螟性诱剂等防治虫害;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生物农药进行病虫害防治,采用“统一组织、统一时间、统一农药、统一防治”为主的防治方式,提高防治效果。同时做好高温、暴雨等灾害性天气的防控,减少损失。

   七、适时收获、科学晾晒

   当90%~95%以上稻谷籽粒黄熟时,抢晴收获,及时晾晒、入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