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及时清沟排渍。洪涝灾害后大豆田间常有明显积水,应抓紧开沟排水,以免大豆植株因淹水时间过长而死亡。无明显积水的田块,也应及时清沟排除多余水分,调节土壤水气状况,以促进大豆根系的生长和根瘤的发育,夏季洪涝灾害常发生在夏大豆苗期前后,此时土壤水分过多,将不利于蹲苗、壮苗和防止中后期倒伏。
二、重施花荚肥。水灾不仅影响大豆植株的生活力,降低植株对土壤养分的吸收利用率,而且造成土壤中所施基肥大量流失,后期缺肥问题比较突出,因此,水灾后要特别重视施用大豆花荚肥,此举增产效果明显,花荚肥一般每亩施用尿素8公斤或硝酸铵12公斤。此外,花荚期追施磷肥效果更佳。一般每亩用2%—3%的过磷酸钙溶液35—75公斤或用磷酸二氢钾150—200克兑水50—60公斤喷雾即可,也可用5%—10%的氮、磷、钾混合溶液进行根外喷施,如能将磷肥与钼肥结合喷施则效果更佳。
三、中耕松土,清除草害。水灾后大豆田块土壤板结,应在不同时期中耕松土,调节土壤水气。受灾的大豆植株相对比较脆弱,与杂草的竞争能力弱,应结合中耕清除田间杂草,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生长中后期无法中耕时,应人工拔除田间杂草,以免与大豆植株争水争肥。
四、加强病虫害防治。大豆生长中后期的主要害虫有蚜虫、食心虫、点蜂缘蝽、豆天蛾、造桥虫、红蜘蛛等。在高温高湿条件下,易发生豆天蛾和造桥虫。豆天蛾可用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或杀灭菊酯、溴氰菊酯等药剂防治;点蜂缘蝽可用阿维菌素防治;造桥虫可用甲氰菊酯乳剂喷雾;蚜虫可用吡虫啉防治;红蜘蛛可用哒螨灵防治。大豆食心虫用甲维·茚虫威悬浮剂或氯虫苯甲酰胺喷雾,防效良好。在大豆生长中后期,应重点防治好灰斑病,该病主要危害叶片,也能侵染茎、荚和种子,在大豆花英期用嘧胺·乙霉威水分散粒剂或多菌灵胶悬剂兑水喷雾,可有效防治该病。
五、及时补种。对受灾严重、基本绝收的田块,可选用短生育期的农户自留种,迅速抢墒补种。
上一条: 夏季培训再冲刺 以学促产添活力 ——记2024年基层农技员...
下一条: 水稻生产救灾技术指导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