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施栽培是抗御自然灾害、实现反季节栽培、高产高效的重要手段。汉中冬春低温寡照,如何做好冬季大棚生产管理是确保冬春蔬菜稳产保供的关键所在。
(一)加固棚室
要定期检修棚膜、骨架、墙体等关键部位,尤其是对抗雪压能力差的棚室要及早加设立柱进行加固整修,防止棚室坍塌,确保设施和人身安全。选择无风天气更换修补。
(二)覆盖保温
覆盖保温被、地膜、草苫、无纺布等保温材料,棚内可搭建二道膜、中小拱棚形成多层覆盖,减少热量散失。雨雪天气时可在保温被外加盖一层塑料薄膜,防止保温材料吸水影响保温效果。冬季对棚室二道膜或中小拱棚实行“晚揭早盖”提高棚内夜温。连续阴天或寒潮来袭时,准备好地热线、自动加热风机、暖风带、应急增温燃料块等进行临时加温。
(三)降湿除渍
白天要做好棚室通风排湿换气,降低棚内湿度,减少病害发生。通风时间不宜过长,可在中午室内温度最高时段通风10~20分钟,避免温度过低影响蔬菜生长。可在垄沟中铺盖碎秸秆等吸湿物料,以降低室内湿度。
(四)肥水管理
定植前增施充分腐熟优质有机肥、腐殖酸肥等,生长季可结合滴灌少量施肥,适度增加镁、锌、硼等中、微量元素肥料,不宜施速效氮肥。植株长势弱、受冷害或冻害、寒潮来临前,均可喷施含糖类、氨基酸类叶面肥和芸苔素内酯等生长调节剂(防冻剂),刺激叶片伸展,促进植株生长,增强抗寒能力。
浇水要做到“三浇三不浇”,即晴天浇水、阴天不浇,午前浇水、午后不浇,浇小水、不浇大水。采用膜下沟灌或滴灌方式,选择连续晴天的上午浇水,水温应在10℃以上。雨雪天气到来前的低温期严禁浇水,以免降低地温,加重冷害、冻害。
(五)改善光照
选用透光率高、流滴性好、耐候性强的优质棚膜;定期清理棚膜上的灰尘、杂物、膜内雾滴等,增加透光量。在确保温度前提下尽量早揭晚盖保温设施以延长光照时间。必要时可采用植物生长灯、LED灯、碘钨灯、钠灯等进行人工补光,根据不同蔬菜种类的需光特性选用不同光源。
(六)低温锻炼
在寒潮及雨雪天气之前1~2天,适度进行低温锻炼管理,白天和夜晚温度较正常管理下降2℃左右,帮助蔬菜作物提前适应低温环境,可以减少气温骤降造成的植株生理障碍。
(七)病虫防控
科学诊断,选择符合标准的生物制剂、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可采用嫁接育苗、促根壮秧、膜下滴灌、通风降湿等栽培和环境调控技术提高抗病能力,预防病害发生。低温期尽可能采用烟熏剂、弥雾机等综合防治手段,以降低棚内湿度,减轻病害发生传播。
(八)及时采收
根据市场行情和植株商品性,合理安排采收。果菜类蔬菜要平衡低温下秧果关系,及时采收。在灾害发生前,及时采收达到商品标准的蔬菜,降低灾害可能造成的产量损失。
上一条: 小麦旺长越冬管理措施
下一条: 冬季露地蔬菜如何做好生产管理?